无劳动合同发生工伤如何索赔——程序、证据与实务指引
来源:无劳动合同发生工伤如何索赔 作者: 工伤赔偿专业律师
一、问题的现实困境与法律入口
在工伤赔偿专业律师的日常接待中,“无劳动合同发生工伤如何索赔”始终排在咨询量前三位。建筑零工、外卖骑手、物流装卸工、家庭作坊帮工等群体,常常在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遭遇事故。没有合同并不等于没有法律保护,但索赔路径确实更加复杂:必须先确认劳动关系,再进行工伤认定,继而劳动能力鉴定,最后才能进入赔偿程序。
二、确认劳动关系:打开工伤认定的第一把钥匙
1 事实劳动关系的三大内核
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2024年3月,张某经同乡介绍到某建筑工地做外墙粉刷,双方未签合同,口头约定日薪280元。3日后张某不慎从脚手架上坠落受伤。仲裁阶段,张某提交了工地门禁打卡记录、工友证言、工资微信转账截图、施工现场佩戴安全帽印有公司名称的照片。仲裁委据此确认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2 证据清单与收集技巧
证据可分为直接证据与辅助证据。直接证据包括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辅助证据包括招工招聘登记表、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证言、微信群安排工作的聊天记录、带有公司标识的工作服。电子证据需注意原始载体的保存,必要时进行公证。
三、工伤认定申请:程序与时限要点
1 申请主体与时限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上述时限内提出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2 申请材料与补正
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如材料不完整,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应当在30日内补正全部材料。
四、劳动能力鉴定:等级与待遇的量化标准
1 鉴定启动条件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满即可提出申请,特殊情况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停工留薪期。
2 等级划分与赔偿系数
劳动能力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为一级,最轻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赔偿计算以伤残等级对应的本人工资月数为基准,一级伤残为27个月,十级伤残为7个月。
李某在木器厂操作电锯时右手拇指完全离断,被认定为七级伤残。其受伤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为6000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6000元×13个月=78000元。
五、赔偿项目与计算口径
1 用人单位已参保情形
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外地就医交通食宿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护理费、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2 用人单位未参保情形
所有符合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的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一次性赔偿的计算基数,按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地所在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确定。
六、争议解决的三条路径
1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认定结论之日起60日内向作出认定结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 劳动仲裁与诉讼
就赔偿数额、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发生的争议,应先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先行支付与追偿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且拒绝支付工伤待遇的,工伤职工可以申请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基金先行支付后,取得向用人单位追偿的权利。
七、特殊用工形态的处理
1 平台用工
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与平台企业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存在争议。可结合《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综合判断:平台是否对劳动者进行日常管理、是否制定服务规则、是否单方确定服务价格、是否通过算法控制劳动过程。若认定为劳动关系,则适用工伤赔偿规则;若认定为民事合作,则需通过人身损害赔偿诉讼解决,但可主张参照工伤标准计算。
2 违法转包与分包
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某建筑公司将外墙保温工程转包给无资质的包工头王某,王某雇佣的农民工刘某施工时坠落受伤。劳动仲裁确认由建筑公司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刘某无需再与包工头确认劳动关系。
八、证据固定与维权时间轴
1 事故当日
报警并要求出具事故经过证明;拍摄现场照片、视频;记录在场同事姓名及联系方式;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并保存病历、检查报告、收费票据。
2 事故后30日内
督促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若单位拖延,劳动者可自行准备材料提交;收集工资支付凭证、考勤记录、工作证、工服、工作群聊天记录。
3 事故后1年内
如用人单位拒绝承认劳动关系,先行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取得确认劳动关系裁决书后,立即向人社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九、常见疑问解答
1 超过一年还能申请吗
非劳动者自身原因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内,包括不可抗力、用人单位原因、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登记制度不完善等情形,但需提供相应证明。
2 用人单位注销怎么办
用人单位在工伤认定前注销的,劳动者可将清算组或出资人列为被申请人继续申请认定;用人单位在赔偿阶段注销的,可要求清算组在清算财产中优先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3 私下和解后还能主张差额吗
若和解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劳动者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之后继续主张法定工伤待遇。
十、结语:程序虽繁,权利可期
“无劳动合同发生工伤如何索赔”看似复杂,实则每一步都有明确法律依据:先用证据锁定事实劳动关系,再申请工伤认定,再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最后依据参保情况计算赔偿。遭遇用人单位推诿时,及时咨询工伤赔偿专业律师,借助行政复议、劳动仲裁、先行支付等制度,仍能让受伤劳动者获得应有保障。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积极行动,方能将纸面权利转化为现实利益。
|